袈蓝集团 袈蓝集团
央视报道︱乡村振兴的秘籍:以情为贵,义走天下 image

央视报道︱乡村振兴的秘籍:以情为贵,义走天下

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目报道了袈蓝团队如何通过改建乡村建筑来振兴浙江桐庐梅蓉村。袈蓝团队通过运营乡村会客厅吸引当地村民和新农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乡村活力。此外,袈蓝还开发了乡村运营师培训课程,帮助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乡村建设。

  • 袈蓝团队通过改建乡村会客厅振兴梅蓉村
  • 袈蓝运营乡村会客厅吸引当地村民和新农人
  • 袈蓝开发乡村运营师培训课程
  • 梅蓉村通过运营吸引60+新业态和新农人
  • 梅蓉村年游客量达60万人次,举办多场活动

原创 再上央视的 2023年05月22日 15:49

图片

5月15日,CCTV17央视农业农村频道 《我的美丽乡村》——桐庐之行 于晚间21:20分播出,本期主题为 《春遇新梅融,艺术融山水》 。节目中, 袈蓝团队改造、运营的乡村会客厅作为梅蓉的亮点,被央视报道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视频来源于CCTV17央视官网,袈蓝剪辑使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目采用“游记”形式,以轻松欢快的叙事节奏,带领广大受众从人文、历史等视角,全面观察美丽乡村发展变迁历程,深入感受农耕文化时代活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振兴建设,引导更多乡村走特色发展道路,助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

图片

如同袈蓝在乡村很多项目里遇到的情况一样,梅蓉村的这栋建筑是曾经村子推进乡村振兴时所建,外观设计令人新奇,但因为缺乏内容成为“空盒子”。

作为建筑师的邹迎晞先生带领袈蓝团队接手这栋建筑后,没有选择拆除再重新盖一栋自己设计的房子,而是在细细考察思量后认为可以进行外立面及周边环境的改造升级,重新设计室内空间,充分利用村集体资产,避免造成重复性的浪费。

图片

图片

7天时间里,袈蓝在村里开了一个咖啡馆。

图片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关于老板 坑 爱我们的那些事

乡村振兴,

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就是:

人从哪儿来?

图片

图片

袈蓝的陪伴式运营即:在初期,先将自己作为第一批“新农人”入驻到乡村,开咖啡店、书店,做市集和儿童公益教育,甚至艺术节、音乐节,让大家在乡村里也可以感受到多种生活方式,这样吸引大家到这里住下来、留下来。

图片

图片

本次央视采访中为大家介绍袈蓝文化的陈哲维,就是袈蓝派往梅蓉的“先遣队员”。他在梅蓉一边协助村里做稻田村跑、杨梅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一边和村里的大爷大妈猫猫狗狗打成一片。

就是这个人 ►►►

是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嘻嘻

开心

图片

吸引当地村民小伙伴加入

图片

这种住在乡村、融于乡村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让我们和村子“破冰”,村民从“保持距离”到“有点好奇”,再慢慢觉得这群人发心正,是真正想要做事情来帮助村子的,然后逐步接纳袈蓝成为村子的一部分。

图片

然后,我们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来帮忙:借给我们电动三轮车、为我们提供最一手的信息,帮助我们在村子处理手续……

图片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

然后,一些关注到我们的新农人朋友,开始来乡村会客厅,咨询开酒吧餐厅、做市集和公益的事情。对当地还比较陌生的这群新农人朋友,请袈蓝帮助他们入驻到梅蓉。袈蓝在乡村持续做儿童公益活动已经4年了,也有很多新农人朋友加入到袈蓝儿童创新实验室,让乡村儿童也能体验到和城市里一样的教育课程。

CCTV x 袈蓝田岗知行村

图片

乡村会客厅后方,村民开办的知行书院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田岗村和高槐村。在田岗村,年轻人开始返乡了,在这几个漂亮房子里工作或者开书院,自己主动命名为“知行书院”,或者民宿、餐厅,举办各类活动等等。

CGTN x 袈蓝高槐知行村

图片

在高槐村,原本单一的咖啡业态越来越丰富。通过袈蓝整体运营,高槐村由13家业态孵化到60+特色业态,每年举办2场以上大型活动和10余场特色主题活动,年游客量达60万人次,吸引非遗文化传承人、画家、音乐人、规划师等新农人50余名,引回返乡创业者10余名,带动本地村民创业就业超300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图片

乡村应该是有活力的,重心就是人。让年轻人回到乡村,有了人气,乡村才有活力。不管是来消费也好,来生活也好,当然更希望是来创业、来生活。

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根基,袈蓝希望能找到相对完善又具有灵活性的模式,吸引年轻人来,和年轻的当地人一起来做事。乡村振兴不可能全是外地人来振兴,这是不现实的。发展乡村的目的是为了城乡融合、提升乡村活力、实现共同富裕。村民和乡村的建设者是乡村的主人翁,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力。

这就是袈蓝一直说的,“做好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