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报道︱振兴乡村,袈蓝在路上
CCTV访谈了袈蓝创始人邹迎晞及其团队,在田岗知行村、高槐知行村的乡村振兴项目。袈蓝团队利用全域乡村振兴策略,从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到乡村治理,全方位提升乡村的面貌和发展潜力。项目通过引入新的业态和活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当地居民受益。
- 项目名称:田岗知行村和高槐知行村
- 公司名称:袈蓝建筑
- 公司创始人:邹迎晞
- 项目类型:全域乡村振兴
- 主要策略: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培训、资源导入等
- 项目成果:提升乡村面貌,增加就业,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 关键人物:邹迎晞
- 主要合作方:政府、村委会、新农人
原创 登上央视的 2022年08月23日 13:52
8月21日,CCTV17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振兴路上》栏目之“我为乡村做设计”于晚9:20分播出。袈蓝全域乡村振兴2.0代表项目田岗知行村,作为节目重要组成内容播出,时长约10分钟。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视频来源于CCTV17央视官网,袈蓝剪辑使用
《振兴路上》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涉农主管部门打造的大型全媒体节目。节目结合各地乡村振兴实际,聚焦各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挖掘生动鲜活的典型事例,还原乡村振兴生动场景,观察乡村振兴微观机理,最终彰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节目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播出,并定于每周日21点20分在CCTV-17播出。
本期主题为“我为乡村做设计”。如今乡村建筑师/设计师这个群体,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虽然现代艺术可以给传统村落带去时尚气息,让乡村更潮更青春,但难免出现一种担忧,就是现代化的改造是否会让乡村失去原本的文化特色,使乡村变得千篇一律,本次节目前去探访桂林龙胜县金江村、保定易县田岗村、丽水松阳县平田村等,看老房子重新焕发新活力,看新建筑带给人与当地的改变。
田岗知行村
全域乡村振兴2.0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田岗知行村,是 袈蓝建筑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邹迎晞先生 带领袈蓝团队打造的 全域乡村振兴2.0 代表项目。实际上,袈蓝所做的并非只是一个单独的村子,而是 立足河北易县全域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乡村振兴为抓手、一二三产融合为内核、新农人为核心驱动,布局“一景、一园、六组团、八村、十二渡”,聚焦农、文、学、养、游五大核心产业,打造集艺术体验、田园休闲、亲子&研学、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导区、国际级山水休闲度假目的地、京津冀短途度假中心和易县全域旅游的集散中心,即 142平方公里的易水·璞蔚野趣度假村 。 田岗知行村实际是易水湖项目三产融合组团的先行区域。
但是,这仅仅是
策规划+设计建造漂亮的房子
而已吗?
邹迎晞先生常说,最怕建筑师在乡村中建造“想当然”的房子,不去思考其中的“内容”,最终留给乡村的只能是一个漂亮的空盒子,一个无效资产。 “谁来?为什么来?来做什么?如果这些基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建筑究竟是在制造问题,还是解决问题?”
自2013年率先进入 田园综合体时代 至今9年的时间,在 60多个大中小型项目 的实践中,邹迎晞先生愈发意识到, 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延伸到之后的 运 营甚至 乡村治理 中去。
于是,在行业还沉浸于短平快的住宅与关注商业建筑的时候,踽踽独行的他,在一众不理解甚至质疑反对声中,做了很多“并不赚钱”的事情: 开咖啡馆、书店,办市集、大讲堂,做儿童公益、研学……
“如果不躬身入局,真正的落地实际操作运营,去蹚几次浑水、摔进几次坑里,那么在策规划层面所做的产业运营,始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常听到政府和甲方企业抱怨,策规划方案做的极其漂亮,但运营落不了地,这就是原因。”
点击图片,查看项目
田岗知行村内,村口烂尾楼被改造为田岗艺术中心,植入展览、餐饮、住宿等业态,建筑在2021年还获得了意大利A Design awards金奖。
点击图片,查看项目
原有村委会改造为乡村会客厅建筑组团,顺带休憩了原有的戏台、卫生室、长廊和小广场。主体建筑一层是袈蓝咖啡和村史馆,二层是针对儿童设计的活动阅读室。戏台和长廊成为平时村民纳凉交流的汇集场所。
点击图片,查看项目
点击图片,查看项目
在游览路线上,新建了田园大讲堂和田园市集。举办讲座、新农人和儿童活动。市集日常是村民使用的赶集空间。
原有的涵洞桥改造为“交通+游玩”双重功能的彩虹桥。
在这些漂亮的房子建造完毕后,作 为城乡融合构建综合服务商的袈蓝 率先引入自有IP: 袈蓝咖啡、袈蓝大讲堂、不鸟书店、三尺集、儿童创新实验室 等等一系列业态,为村里原住民及新农人“打样”,建立信心,筑巢引凤,增加就业,吸引返乡。
点击图片,查看田岗运营详解
这种从建设初期到最后撤出交还于政府、甲方及新农人的模式,就是袈蓝所说的 “做好土壤” 。 通过知行四步—— “破冰、松土、播种、浇水” ,以 陪伴式运营 ,与当地融合,激发 内生力 ;以帮扶与激活为原则,纵横联合,实现“知行村” 自主健康可持续的运营发展 ,既不是永远依赖袈蓝,也不是“三分钟热度”。
点击图片,查看与村民的故事
项目做的好不好,“土壤”培育的好不好,不是问建筑师,也不是只问甲方,而是询问利益切实相关的村集体、原住民与新农人。在田岗知行村,有太多触动心底的小故事:
一位大爷到乡村会客厅,在袈蓝咖啡第一次喝到了咖啡:“味道很奇妙”。后来大爷时不时就来点一杯咖啡,坐在窗前眺望远处的花田。
无意中拍到的一条视频,老爷爷老奶奶坐在美术馆门口,问他们好不好,他们答“好啊,看看就很好啊,我在这个村里一辈子都没想到过有这么好看的东西。”接着,隔壁村的人也来了,孩子也来了,他们觉得很有面子。
乡村会客厅后方,村民开办的知行书院
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返乡了,在这几个漂亮房子里工作或者开书院,自己主动命名为“知行书院”,或者民宿、餐厅,举办各类活动等等。
点击图片,查看428开业幕后
这些浮现出来的结果,实际就是背后“做好土壤”所孕育的果实。 “乡村振兴的成功基于相信而非算账” 。袈蓝做先行者,起到示范作用,为大家建立信心。无论是政府还是民营资本,都要有能力激发当地人相信村子会美好,这样才能缩短内耗和质疑。乡村振兴说到底不是生意,不要老想着去看账本、算利润。 “你来与不来,我始终在这里,不悲不喜”。
高槐知行村
全域乡村振兴1.0
实际在做田岗知行村前,袈蓝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并收获了骄人的成绩。作为 袈蓝全域乡村振兴1.0的代表项目 ,从2019年到现在,高槐知行村的介入更加深入和全面。
“一指南三导则”
袈蓝开展了 策规划、设计、运营、培训、资源导入、资金管理运作等一整套服务 。基于旌阳区全域开展策规划,协助政府指定“一指南三导则”。同样,高槐知行村作为区域的先行示范样板,对 生态、组织、文化、产业、人才 ,开展了全面的振兴。这一切,要感谢整个过程中政府对袈蓝的高度信任与全面合作。
在高槐知行村,邹迎晞推广 “三变五社”改革 ,与政府村集体建立合作社,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真正与原住民成为利益共同体。从乡村治理层面理清发展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帮助乡村制定产业培育计划,从科技、众创、艺术、情感四个领域挖掘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立袈蓝公社聚拢各项产业资源,开展专题培训为各项产业新动能的激活培养“新农人”。
其中不乏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例如开设 全国首家乡村儿童美育启智公益平台“儿童创新实验室” 。邹迎晞先生笑谈到:“最开始都没有孩子愿意搭理我们,于是我们从最熟悉的几个小孩子‘下手’,哄他们来参加。最初只有3个儿童,到2020年已经实现免费教授 5000+ 位儿童, 10余种 公益课程。”
点击图片,查看山谷音乐节
同时,根据每个村子不同的区位、客群、资源特点,相应的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在高槐,FUN野露营、山谷音乐节、以及根据非遗潮扇、非遗蓝夹缬开展的活动。
从2019年介入,如今,不到3万的游客量增加到了60万,其他业态多达60个,多是村民和新农人奔走相告后吸引来的自愿投资,周边德阳、绵阳人也赶到了高槐村。
通过高槐村的实践,政府、村镇和农民与村集体组织对乡村未来更加有了信心。在全域规划的指引下德阳市旌阳区政府以高槐为起点,将袈蓝的实践和政府的示范扩大了范围,先后打造了“红光印象”、“旌秀桂花”等乡村振兴五个示范点以及新增十一个“三变五社”改革示范村。
尤其是红伏村 - “红光印象”城乡融合项目着力打造为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发展以及践行“田园城市”在西南地区的示范项目。项目涉及集体土地5000余亩(建设用地400余亩)、国有开发用地970亩,整体规划完美实现了城乡一体、田园城市的宏伟蓝图。
知行合一
从3.0到+∞
邹迎晞在海南博鳌文创周论坛发言
邹迎晞先生从来不芥蒂与大家分享袈蓝曾经踩过的坑,交过的学费,并开诚布公地与袈蓝公社集结的新农人朋友交流成熟的模式经验。从最初的踽踽独行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赛道,他希望真正能够实现千帆竞发的场面。
他说:“袈蓝一个人做不了全部的事情,尤其是在运营一些空间业态,例如民宿等等的时候,我们希望联合这一方面的专业伙伴,一同协作;也希望更多的基金资本,能够关注对乡村的投入。同时,对于刚刚进入到城乡融合领域的政府、甲方、新农人伙伴,我们也很乐于协助,如果能因为袈蓝曾经的经验,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少踩一些坑,也是我的一点贡献。”
梁文道在袈蓝大讲堂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开放的心态,所以很多媒体在询问邹迎晞先生,袈蓝在介入乡村时候,是否受到过抵触甚至冲突时,他也会比较疑惑,袈蓝的确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而是 “没敌人,袈蓝走到哪里都是朋友”。
袈蓝咖啡,本地招工的村民
邹迎晞认为, 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谁的问题呢?政府、企业、在地村民、新农人和生态。设计之外的空间运营,改变的不是一个空间,其根本是改变人。 让这些能够振兴的村子里,老人接触到电视里才能接触的事物,儿童能和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留守的妇女能够学一门新技能在家门口工作获得一份收入,外地务工的年轻人看到村子的改变,看到返乡的新机遇。
袈蓝“做好土壤”方法论引导下的操作模式,主角是“新农人”——新乡贤和返乡创业者是新农人的主角,乡村振兴的实现必须激活和赋能这批主角;农事体验群体、农业创客、乡创人士、大学生创客、家庭农场场主、新匠人、田园生活爱好者、田园康养人士、农业商贸电商等群体是新农人中的群演,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大舞台;而乡村开发企业、现代农业企业是新农人中的明星,起到放大和提升光环的作用。
从田园综合体时代到乡村振兴,再到城乡融合,袈蓝历经了3个时期的转变。袈蓝产品也在不断更迭,从最初的1.0高槐模式迭代到2.0田岗红光模式再到如今正在推进的3.0乡村产业园模式,邹迎晞笑谈:“最初进入乡村,什么都没有,就是满腔热情,而今开始联合越来越多的资源、资本和角色,袈蓝的担子越来越重,既要规划,又要设计,还要负责后期运营,必须要全盘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然就是打自己的脸。”
资料来源:
1、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官网栏目视频
https://tv.cctv.cn/2022/08/21/VIDETaHjG38E5CCOJHLZfN9Y220821.shtml?spm=C47996.PTJaomEXD5zI.EqEfyJlidNiE.19
2、农视NTV
https://www.ntv.cn/folder528/folder543/folder1499
3、借宿
https://mp.weixin.qq.com/s/N2Qkifwf4T6rV744LKK9hg
4、新旅界
https://mp.weixin.qq.com/s/SixKcAJXlw-uWYcXLpFWuA
5、邹迎晞先生《做好土壤》书稿
邹迎晞
袈蓝集团创始人
袈蓝建筑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
德国syn-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重庆文投袈蓝联合创始人
鲁商袈蓝联合创始人
德国注册建筑师
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会员
AIA美国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创会会员
教育背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学士
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
职业经历
作为建筑师进入建筑及规划设计领域已超过20年
代表作品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燕郊校区
马蜂窝旅游网总部办公室一期/二期
鲁商九女峰“故乡的月”
田岗艺术中心
北京751艺术区空中廊道
金海湖溪园半岛度假酒店
花间堂稼圃集
袈蓝建筑是以城乡融合(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田园度假)与城市更新为重点服务领域的综合策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机构。总部设立于北京,在上海、成都、济南、柏林设有分公司。业务涉及:策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和设计落地建设。
团队2013年起与田园东方集团共同打造了 “中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自此将“以文旅为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点研究与实践方向,在城乡融合构建的策规划设计和文旅度假产品设计领域不断深耕,通过“设计”促进城乡融合场景与价值实现,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逾60个综合性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的策规划设计,部分项目延伸至建设运营的全案服务,并在京津冀、山东、江浙、四川地区打造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融合发展实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