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设计︱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
即墨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位于山东即墨,设计理念源于‘圆融’,强调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师通过在地建筑语汇和镜面玻璃幕墙等材料,创造了一个自然融入的建筑空间,旨在为游客提供艺术和自然体验的结合。该游客服务中心集艺术展览、接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 项目名称: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
- 主持建筑师:邹迎晞
- 建筑设计团队:陈士方,雷中华
- 室内设计团队:夏福强,钱国兴,刘婷婷,冯炎,李辉,李倩茜
- 施工图团队:王挺,孙海东,李东,张晓新,吴孝良,陈雷,刘伟,温珍珍,魏光军,王陈凤,龙华宝
- 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522平方米
- 设计时间:2020年5月-7月
- 项目坐标:山东/青岛即墨
- 委托方:青岛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
原创 袈蓝建筑 2020年07月13日 08:01
[!quote] “它在我心中不是建筑,而是一件大地艺术品,在苍茫田野间遥望来路与远山。”
——邹迎晞
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圆”象征着“圆融无碍,圆满无尽”,即墨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理念也取自“圆融”。在设计构思的过程中,设计师没有打磨一个完美的圆形体量,而是选择了在造型上以圆的形变为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和造型张力提供空间,并将笔墨尽可能落在对“圆融”的写意之上。
即墨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其名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已有2300多年建置史、1400多年建城史。作为青岛发源地,即墨是传承齐鲁文脉之区,融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于一体。同时即墨也是大青岛经济实力强区之一和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内次中心区域。近年来,随着西海艺术湾国际艺术社区等文化地标在青岛建成,即墨正逐渐成为一片艺术繁荣的土壤。
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坐落于即墨龙泉-莲花山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域,距主城区约15公里,周边以山地田园风光为特色。总体用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平方米。
区域规划以国际艺术节为引领,以莲茵河水系、莲花山山脉为核心,通过引入国际大型赛事、建设山地运动公园、开辟自行车环线等方式串联沿线村庄,带动产业协同发展。
选址
新建建筑功能为以国际艺术节为背景,以完善骑行公园配套服务为目标,集艺术展览、接待休闲、医疗护理、管理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游客服务中心; 示范区首期工程标志建筑 ;莲花山骑行绿道核心服务节点及国际艺术节副中心附属设施。通过决定基地最大程度满足功能需求成为了此次设计的切入点。
选址基于对交通条件、场地布局及景观资源的综合考量,最终中心落在园区交通干道和主要游览干道交叉点位置;可连接自行车环线与莲花山骑行绿道,并与北侧展示中心(距展示中心2.6公里)及未来建设用地产生紧密关联。场地布局紧凑,临近水系,易梳理形成湿地景观,呼应周边乡土植被、田园景观及莲花山自然风貌。
体量生成
因为原有建筑对场地缺乏引领性,设计师力图通过再创作将其转变为视觉核心,使其成为这个地区的精神堡垒,并在远观、近看、置身其中、登高远眺的游览动线中,为访客营造一种流动的情感与艺术体验。
设计从景观最大化的角度入手,借由“圆”的生成,构成了基本空间逻辑。根据基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南北高差5米的现状,保留部分有利微地形,东侧略有下沉。室外台阶处理了亲水平台与主广场之间的高差。坡屋顶和窗口轮廓是为再创作奠定根基的在地建筑语汇,将其正负扭转整合形成的新的空间为环形建筑提供了动线原型。
扭转后的窗口敞开于景观,提供了望向水系的最佳视野,使城市访客自然浸入乡村成为可能。建筑围合形成场域,产生对景关系和新的体量关系,仿佛在原始场地上创造了一个丰富表达的微地形。
△ 总平面图
场地西侧与北侧分别设主入口、次入口,访客经运动主题广场进入建筑内部。一层容纳有接待厅、休息区、卫浴模块、医务室、自行车租赁维修及骑士餐吧等功能使用空间。二层可作为临时展厅,配合艺术节期间灵活使用,并通往室外观景平台。
△ 流线分析
连接两层建筑空间的艺术展廊是整个游客中心引导观览路线的重要空间节点。在这条相对狭窄的廊道中,访客的注意力首先会被艺术装置所吸引,当盘旋而上到达二层空间时,水体、农田与蜿蜒山林忽然映入眼帘,带来艺术和自然巧妙连接与强烈对比造成的视觉冲击。
材质
山水是场域里天然的艺术作品。游客中心作为山水缝合的媒介,外表皮饰面采用镜面玻璃幕墙映射周围环境,融入自然之中,形成对原乡风景的致敬和对都市人渴求自然的回应。随着季节、天气、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幻的自然景观在建筑上形成一幅“流动”的景色画面,更将游客中心塑造为一件永不停息的大地装置。
另一方面,墙面 也由映射人的行为,创造了一道人与建筑交流沟通、产生互动的桥梁。 通过给予人们不同角度与视野的观赏趣味,将自身转化为艺术与情感共鸣的容器。
通常在“隐与显”的思考上,建筑师会考虑地景艺术的设计方式。但游客中心期待映射自然,却不模拟自然。它表达了对淳朴乡村的尊敬,同时也拥有现代城市的独立艺术个性,甚至镜面玻璃材质会叠加产生一种超现实的未来感,使它“遗世独立”于广阔大地。这种理念在建筑内外形成统一,木元素的空间氛围强化室内空间整体性,极简风格传达现代主张的同时,将访客注意力引向无尽的乡野风光。
艺术廊道设计强视觉冲击的彩色装置,既保证室外立面的统一整体融入自然,又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趣味性,在暮色映衬下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
在来路与远山辉映之间,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仿若一条纽带,连接了运动公园与艺术展览、大地景观与建筑空间;又如同一座远方的灯塔, 照亮了原乡风景与人们的心灵。
结构
建筑高约10米,宽约6米。主体为钢管空间结构体系,中心平台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天然地筏板基础。地上主体结构为二层钢管空间结构。
△ 结构形式
△ 1F平面图
△ 2F平面图
△ 立面图
△ 剖面 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
主持建筑师:邹迎晞
建筑设计团队:陈士方,雷中华
室内设计团队:夏福强,钱国兴,刘婷婷,冯炎,李辉,李倩茜
施工图团队:王挺,孙海东,李东,张晓新,吴孝良,陈雷,刘伟,温珍珍,魏光军,王陈凤,龙华宝
占地面积:约6000㎡
建筑面积:522㎡
设计时间:2020年5月-7月
项目坐标:山东/青岛即墨
委托方:青岛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
延展阅读
[[袈蓝建筑 华侨城青岛即墨龙泉-莲花山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示范区)]]